科学社六大“训言”
1、不谈宗教
2、不谈政治
3、宗旨忌远
4、议论忌高
5、切实求学
6、切实做事
“三省吾身”,劝学生要脚踏实地,学好科学,不要急于写文章,写出来的文章要30年不变才算是真本事。
研究工作要有30年不变的自信和决心。
叶先生说:“我教书不好,对不住你们,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,那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”。君子坦荡,胸怀天地,叶先生的人格魅力何其高雅。鉴于教授间亲密合作及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,赵忠尧多次表示,愿终生与叶企孙同在一个学校执教。
补充交待几句赵忠尧与叶企孙的关系。可以说,没有叶企孙,就没有赵忠尧。赵忠尧是叶企孙的得意弟子。他1920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就读时,南京高师正要扩建为东南大学。1924年春,赵忠尧提前半年修完了高师的学分,因父亲去世,家境困难,他决定先就业,同时争取进修的机会。当时东南大学物理系正好缺少助教,学校根据赵忠尧的成绩,同意他担任叶企孙的助教。就这样,赵忠尧一面教书,一面和在校生一起听课、考试,第二年便补足了高师与大学本科的学分差额,取得了东南大学的毕业资格。1925年夏,叶企孙受邀去清华,邀赵忠尧和另一助教施汝为一同前往。叶企孙为人严肃庄重,教书极为认真,对赵忠尧的教学和科研都有很深的影响。在清华,赵忠尧第一年仍担任叶企孙的助教。第二年起任课程教员,负责实验课,与其他教师一起为清华的物理实验室制备仪器。当时国内大学的理科水平与西方相比有不少差距,赵忠尧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德文、法文,将眼光紧紧盯着西方发达国家同类研究的进程。赵忠尧感到,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,就必须到西方去掌握第一手的物理学专业知识。当时,清华的教师每六年有一次公费出国进修一年的机会,但赵忠尧不想等这么久,他靠自筹经费于1927年去美国留学,除了工资结余及师友的帮助外,赵忠尧还申请到了清华大学的国外生活半费补助金--每月40美元。
重金聘人才是叶先生长期办学、办所之良方,宁亏自己不亏他人是他终生为人的准则。
钱伟长:
重视实验,重视自学,思想开明,同学间师生间的学术讨论不断。
叶师平常与青年人的关系很好,思想开明,每一年的同学中都有几个和他不仅思想上相沟通,在生活上也很接近。像1925年进校的物理系第一级学生王淦昌,就和叶老师很接近。
对钱伟长的指导,听说你文史考的很好,如能学好文史,只要有决心,同样也能学好数学,物理。试读一年级物理,规定一年时间,数理化三门成绩都超过70分,才能正式升物理系二年级,不然,转系仍旧学习文史。
重视科研工作,重视实验室工作,对教学和实验的重视。
鼓励自学,鼓励在学术问题上自由讨论,鼓励选读外系课。
在叶先生的直接指导下,在数学,物理,化学和工程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基础,而且学到了一整套自学的科学方法并树立了严肃的科学学风,为一辈子的科研教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。
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很不容易,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,但应该随着时代改变其基本理论的应用范围,使一门基础课一定要跟得上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,经常阅读大量有关科技的国际期刊,消化吸收到教材中去,才算尽了一个大学教授的讲课责任。
做好一位大学教授的基本条件,不仅是写出一本教材,而是在与能不断吸收国际上的科技新发展来更新和丰富讲课内容,基础课要如此,专业课更应如此。
赵忠尧:
现行的课程偏重于课堂上的说理,正如吴有训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的:“这种高调的课程对具有谈玄传统习尚的中国人,非常适合口味,结果学生对于实验常识,一无训练,唯日谈自由研究不知研究为何物,以科学工作空谈便算了结。”企孙先生创建的清华物理系一扫这种陋习,狠抓实验室的建设,抓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,理论和实践并重,理论联系实践,开创边教学边科研的风气。
1931年秋访问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时,卢瑟福对赵忠尧颇有感触地说:“从前你们中国人在我们这儿念书的人很多,成绩不错,但是一会去就听不到声音了,希望你回去继续搞科研。”这的确是旧中国,包括现在科研的一个大问题。
钱临照:
叶先生对于抗日的情怀
中原久丧乱,志士泪横臆。
切勿轻书生,上马能击贼。
——陆游《太息》
叶先生在教学方面,注重基础,强调质量。
苏世独立,横而不流兮。
闭心自慎,终不失过兮。
——屈原《橘颂》
难题要趁着年轻去算,搞科研不踏实认真不行。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。